第一百四十二章 论兵 (第2/2页)
李治抬头和李勣对视一眼,追问道:“靖叔何出此言?”
“陛下欲要一场大胜,必得拿出所有人都看得见的战果。回鹘铁勒部多是荒漠山林,就算拿下内部盆地也无险可守,取之无用;高句丽弹丸之地,加之地方偏远,取之索然无味。唯有突厥,破了三关之后,便是瓜州、伊州和肃州。此三城傍水而建,地处原野,一旦攻下,便可作为马场,为我大唐提供源源不断的良马。若是再度深入,攻下榆林河口和野马山,北可长驱直入直取高昌,西可用兵甘州回鹘,东能与三河之地夹攻室韦靺鞨,南更是可以震慑吐谷浑和吐蕃。因此,只有攻下这三州,才算得上是振奋人心的大胜。”
“果然英雄所见略同!勣叔也是如此说的。”李治显得有些兴奋,武将中的两大柱石都这么说,那么想来夺取这三州是有可行性的。不然他们根本不会给出这样的建议!
“不过靖叔。朝中兵多将广,为何取突厥却非苏定方不可?”
难怪李治有此一问。苏定方随李靖征讨突厥的时候,他只有两岁,此后近二十年,苏定方一直受到冷遇,寸功未立,李治也只能听老兵老将们谈及当年勇时提一嘴苏定方。但他本人却只见识过他徒弟裴行俭的本事,没见过苏定方本人的本领。
偏偏裴行俭出自河东裴氏,这些世家大族最会往自己脸上贴金。裴行俭幼时只不过学了些经史子集,一身武艺与兵法韬略大半习自苏定方。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可裴氏却非要鼓吹自家出了两个麒麟儿,裴行俭更是文武双全的奇才,还有那个刺头裴炎……想起来李治就头疼。
但此时显然不是想新晋刺头裴子隆的时候。只听李靖耐心解释道:“若是攻打铁勒和高句丽,义贞、名振、仁贵皆可,梁建方,刘仁轨亦可独领一军。毕竟高句丽地势低矮狭长,多是筑险城而守,寻一能征善战,不会犯错的将领足矣;而胡人最大的优势在于骑射,偏偏铁勒诸部天山之后就是大片盆地,他们不得不放弃优势与我军在山岭作战。我军瓦岗出身的将领颇多,山间作战不在话下,寻一经验老到,熟悉山林的将军也足够了。唯独突厥,最是一块硬骨头。”
“三关守将杨虎、樊洪和王超皆是中原旧将,因不愿入唐为官转投突厥。”说起这个,李靖一阵唏嘘,“想当初定方也不愿为我朝效力,要不是有裴仁基和裴行俭这一层关系,说不定他也转身投了突厥,如此我朝可就多了一个心腹大患了。”
“哦?苏将军和裴行俭还有这段旧事?”李治好奇问道。
“定方亦是河东冀州人,少时随父讨敌,战无不胜,又嫉恶如仇,往往追敌数百里,河东无人不知其勇。彼时裴仁基已是光禄大夫,颇受杨广重视,听闻定方的名声,又逢其父伤病而死,于是让族人招揽定方,令他率领父亲部下乡勇和郡中兵马保境安民。因此有这一层知遇之恩在。”李勣解释道。
“陛下若是对这些旧事有兴致,有空自可来寻老臣,老臣一定知无不言。”李靖也微微一笑,“不过正事要紧,说回突厥三关。王超出自太原王氏,父亲是梁武帝手下将领,梁朝覆灭后他随乡亲一同逃至界牌关避难,后来据说师承张飞后代,习得丈八蛇矛的技法,又兼熟读家传兵法,也因此得到重用,坐上界牌关总兵之位。”
“白虎关总兵杨虎出自弘农杨氏,不过因为只是支脉,哪怕熟读兵法却也没有带兵出征,一展本领的机会,后来隋朝灭亡,他便寻了机会,随寒江关守将樊洪的父亲一同护送萧皇后前往突厥义成公主处,因护驾有功,坐上了白虎关总兵的位置。”
“至于樊洪,据说是汉朝名将樊哙之后,剑法枪法双绝。曾在突厥牙帐中获得第一勇士称号,更是因此受封寒江关总兵。有此三员猛将,加上三座雄关,兵法谋略再精妙,也非得有定方这种万夫不当之勇才能以力破局。再者,就算破了关,突厥也可以仗着骑射的优势,倚城而守,将战场放在大片马场之上,对我军进行袭扰,而定方有与突厥骑兵作战的经验,知道如何应对破敌。有他在,陛下足以放心。这些事情懋功也应该知悉才对,陛下又何必再来问我?”
“哈哈哈……”李治讪讪一笑,“勣叔的确也是这么说的,但一来光靠勣叔恐怕无法压服朝中诸位世家,逼迫他们同意起复苏定方;二来,我与勣叔也是借此由头来看看靖叔。”
李靖默然打量着李治,长久之后才说道:“陛下。帝王之仪不可失,以后无论是公堂之上还是私下里,您都得习惯着自称为朕了。”
(本章完)
7017k